福建莆田,山环水绕,绿满城乡,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其中,仙游县作为“绿色主力军”,是木兰溪的发源地,森林覆盖率高达71.4%。
党的二十大将“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写入报告。“聚焦木兰溪全流域系统治理,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更优质效、更亮品牌、更强队伍’为抓手,全链条打造‘一溪一岛一库一心’生态检察矩阵,为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做出检察贡献。”莆田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志鹏表示。
莆田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志鹏实地调研古洋水库受损生态修复进展情况
近年来,仙游县人民检察院通过建立全省首个“生态巡回检察室”、创新“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等方式,依托诉前检察建议充分履行检察职能,以法治力量守护青山绿水。
机制创新凝聚守护合力
碧水如玉,旁有山道蜿蜒,小路尽头,松涛阵阵。沿着3米多宽的道路一路前行,仙游县人民检察院五部主任黄元江的皮鞋上爬满了泥点子。“水库的颜值又要回来了!”感受着脚下微微湿润又冒着绿意的泥土,他不禁感叹道。
古洋水库是仙游人民的“大水缸”,总库容2328万立方米,被定为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国标二类。周边青山环抱,松、杉、樟木众多,是当地宝贵的“绿色不动产”。
仙游县检察院向公益诉讼观察员颁发聘书
3月21日下午,8名工人扛着锄头,沿着水库两岸的山腰小道松土、剔石、铺下草皮,另外3人则负责抽水灌溉。据现场负责人介绍,月底前,他们要把这条人为开辟的运材道仔细补植还绿,后续还要按时浇灌,确保草皮扎根成活。
这条运材道得以迅速复绿,得益于仙游县检察院在去年开展的“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3月初,特约网格员林建福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古洋水库周边二级保护区,被人为开出一条数公里长的运材道,部分位置距水库沿岸不到2米,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检察官了解后得知,原来,这片生态林中有大范围的松木发生线虫病,因传染率极高,需要进行除治性采伐。属地鲤南镇横塘村在办理采伐许可证后,将患病的松树依次砍伐拖运,但在采伐过程中,出现了不规范开辟运材道且未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现象。
仙游县检察院联合有关行政部门召开古洋水库生态环境受损害案座谈会
眼看汛期将至,3月11日,仙游县检察院邀请水利、生环、水务部门以及鲤南镇联合召开磋商会,确定分工、制定方案,决定在月底前还水库“靓丽容颜”。
“仙游县山地广袤,河流众多,市、县、镇级河道全长536公里,其中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1条,监管难度大。”黄元江说,“作为‘生态巡回检察室’的升级版,在引入河湖林长的基础上,确立‘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邀请遍布全县的网格员、单元长、网格长作为特约网格员,延伸监督触角,形成更加强大的工作合力。”
据了解,“网格+公益诉讼”工作机制运行一年以来,收到网格员报送线索近30件,公益诉讼线索同比增长47%,该院以诉前检察建议督促修复、治理被损害河道25公里,复垦农用地100余亩,关停非法养殖场20多处,清理固体废物及生活垃圾近300吨。
源头保护擦亮生态底色
龙井水库位于石苍乡老山村,地处木兰溪源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山中居民取之饮水、灌溉,润泽一方。但在一年前,水库下游一度污泥横流、溪石裸露。
2021年底,受利益驱使,陈某、李某带着几人,在没有采矿许可的情况下,非法采挖水库下游溪石,作为石雕原料,售往临近地市。为了方便开采,他们甚至在河道两侧支起帐篷,床板被褥、锅碗瓢盆,应有尽有;饮料瓶、塑料袋,被肆意抛撒一地。
检察官前往现场巡河取证、记录“伤情”
“河床遭受极大破坏,满目疮痍。”黄元江说,“生态类案件不能‘一诉了之’,需要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积极履职,推动治理修复。”
为此,他和同事多次前往现场,巡河取证、记录“伤情”,还请来权威机构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费用进行评估……经过轮番勘测走访,终于形成合理的恢复治理方案。
2022年底,仙游县检察院对陈某等5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5人共同赔偿因非法采矿造成的国家矿产资源损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费用等共计人民币22000余元,获得法院采纳。目前,龙井水库生态修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泓清水,在戴云山脉摆了几道弯。它叫九溪,发源于仙游境内的“闽中第一高峰”石谷解,向北奔涌,流经永泰县,汇入大樟溪。
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共护共治机制
“仙游山区海拔高、地域广,与6个县、市相接,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作为至关重要的上游地区,一旦发生污染,后果严重。”仙游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宗协说,为了形成区域保护合力,去年8月,仙游、永泰以“四市五县”环戴云山生态保护司法联盟为基础,建立“河湖长+检察长”共护共治机制,通过上下游联动协作,齐心守护大樟溪水清岸绿、河畅景美。
“除了打击惩治,我们更注重保护修复及宣传教育,努力引导群众因知而爱、因爱而行,节水护水。”陈宗协说,两地四方协作,为福建省跨区域的水生态共护共治模式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模板。数据显示,5年内,当地非法采矿、污染环境等破坏生态领域案件下降了50%。
温情司法护航绿色发展
“当时确实没有把手续办全,导致企业一度面临关停危机。现在想想,是检察官帮了我一把,让我们能合法合规继续经营。”望着一株株刚刚栽下的枫香迎风挺立,老潘面带笑意。
老潘是仙游县一家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十年前,他在仙游县枫亭镇山头村一处山头开办了一家占地53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随着不断扩建,如今场地规模已经达到15亩。
去年,卫星航拍捕捉到这一掩于山林的养殖场,有关部门发现,老潘的生猪养殖场涉嫌非法占用林地。
接到拆除通知,看着眼前的3000多头生猪,老潘蒙了。同样陷入两难的,还有黄元江——该案件直接影响到一家民营企业的存续。
检察官对涉案企业负责人进行回访,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办了案子垮了厂子,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黄元江和同事经过走访调查发现,老潘的企业信誉较好,是本地生猪的重要供应商,对民生保障贡献较大。斟酌许久,决定运用公开听证方式,召集仙游县林业局、畜牧局、山头村村委会代表,为老潘的养殖场谋划出路。
很快,一份相对不起诉决定书送到老潘手里。“检察院帮我在一公里外找了一处新的合规土地,还给了我充足的时间迁建猪场,心里特别感动。”老潘说。
黄元江表示:“此类案件,更多的是要引导企业做好转型,走实绿色发展之路,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经营得好’。”
去年,仙游县人民检察院发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开通服务民营企业检察绿色通道,引导涉环保类案件企业实质化合规整改。2021年以来,常态化开展涉企羁押必要性审查,对38名涉企案件犯罪嫌疑人依法不捕不诉或建议适用缓刑,挽回企业经济损失近500万元。